(资料图)
河北新网讯(通讯员张亚楠 高晓阳)邯长线东起京广线北京铁路局邯郸站,西至太焦线长治北站,由东向西贯穿整个太行山脉,全长221.7公里,是晋煤外运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庄供电段涉县供电车间负责邯长线近四百条公里接触网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其中包含58个隧道。
“每年到了冬季,因地理环境和极寒气温的影响,这些老旧隧道顶部漏水,易形成冰柱,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导致绝缘距离不足,造成接触网跳闸,严重时还会造成接触网过流断线。同时,巨大冰柱掉落,还会击打列车,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和供电设备安全,所以隧道除冰就成了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石家庄供电段涉县供电车间业务指导冯翔说道。
为了确保供电设备运行正常,该段通过2C视频分析、添乘巡视等方式,掌握隧道渗水点和结冰位置,并结合温度变化情况,制定详细打冰方案与打冰频次。
2019年以来,该段采用隔日开行轨道车运行打冰工作模式,对隧道拱顶和侧壁进行清除。“以前打冰都是人工步行,扛着打冰杆,一边巡视一边打,一晚上才能完成几公里的除冰工作,现在工作方式变了,科技发达了,有了视频分析和轨道车打冰,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人身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石家庄供电段涉县供电车间轨道车专业指导司机冯志明说道。
2月8日傍晚19:00时,像往常一样,涉县网电工区召开预想会、宣读工作票。晚上20:00分,工长高东冬与大家伙一同准备打冰所需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绝缘靴无损坏、绝缘手套气密性良好、打冰杆绝缘电阻遥测合格,工友们一边检查一边向料库管理员汇报,随后料库管理员又将每一项记录登记在册子上。
工长高东冬介绍,因为条件限制只能接触网带电打冰,所以每一次作业,各项劳保工具和工器具必须安全合格。
2月10日凌晨3:00整,师傅们一行数十人登上轨道车,等待车站列车调度员发车的命令。在工长高东冬手里,有一张表格,上面详细记载着今天晚上各隧道结冰的位置。此次作业任务在涉县站到东阳关区间,工长高东冬表示,因为最近气温温差变化大,各个隧道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点多、线长、面广,大大增加了作业难度。为了更高效、更安全完成作业,他再次向大家强调此次各隧道结冰特点,并为大家讲解打冰技巧和注意事项。
凌晨4:20分,车辆到达常乐1号隧道第一处结冰点,高东冬用手机进行拍照登记,随后师傅们穿着绝缘靴,戴绝缘手套和护目镜,举起4米长、10斤重的打冰杆,对结冰处进行不断得敲击。处理完毕后,高东冬再次用手机进行拍照登记,师傅们用干燥的抹布对打冰杆进行擦拭,避免因冰水黏附绝缘杆导致绝缘强度不够,造成人身触电。
看似简单的除冰工作,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打冰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每一次敲击,既要保证能打到冰,还要注意不被掉下的冰渣砸到脸部、身上,要不砸得生疼。隧道除冰手法要准,砸的力道要适合。在黑暗的隧道中,唯一的光源就是手电筒和头灯,再加上轨道车运行激起的扬尘,工作环境差,不仅大冰柱处理起来费劲,小冰柱也需要不断调整打冰杆位置,才能准确击打冰柱根部,同样耗时耗力。碰上极寒天气,经常是刚打完一处,马上就要进行下一处,贴身衣物往往是湿了干,干了湿”。工长高东冬一边登记打冰记录,一边解释道。
凌晨6:30分,轨道车运行返回车库,工长高东冬组织召开收工会。此次打冰工作,14个隧道,39处结冰点,将近90分钟,平均挥杆300余下。这就是邯长线深山隧道的“打冰人”,师傅们忘记酸疼的胳膊,冻得发麻的脚趾,只为清除隧道内每一处结冰点,确保列车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