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历史上姓田的名人有哪些,他们因什么而出名?|世界快资讯

2023-02-11 01:53:20   来源:上海商报    

有 关于历史上姓田的名人有哪些,他们因什么而出名?方面的知识,小编在此整里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历史上姓田的名人有哪些,他们因什么而出名?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姓田的名人有哪些,他们因什么而出名?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氏代齐。一代霸主齐桓公当初可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在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被受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即姜太公是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国本是姜姓齐国,君主理所当然都由姜太公的子嗣承袭。


(相关资料图)

田氏会取代齐,可能是会让齐桓公大跌眼镜的。因为在齐桓公眼里,田氏的始祖可是很低调的人。

公元前672年,陈国的陈宣公改立宠妃的儿子为太子,但他看见原来那个太子御寇和公子完走得很近,就疑心御寇和完是密谋不轨。于是,陈宣公一声令下,把御寇给杀了。

事实上,御寇与公子完来往密切,全是因为敬重完的人品。完是当时大家公认的贤者,知名度还很大。

完见太子御寇被杀,担心陈宣公会继续对他下黑手,连夜拖家带口,拔山涉水,去了齐国,请齐桓公给一个容身之地。

齐桓公是爱才的人,对完的知名度早有耳闻,对完的到来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说:“我早就知道你是个能干人,既然来了,我就给你个大官做。当个部长!”完说:“这样要不得,我是从别国逃难来的难民,您能收留我,没把我关起来,我都感激不尽了。你要我当部长这么大的官,我就只有以死来感谢您了。”

见公子完这么绝决,齐桓公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给他安排了一个副厅级工作。

齐桓公在任国君前,也有过逃亡的经历,对公子完的遭遇感同身受,也对公子完倍感亲切。于是,时不时,齐桓公就去找公子完喝酒,摆龙门阵。

一天,齐桓公在完家里喝酒,天都快黑了,还不想走。就对完说:“老兄,把蜡烛点起,我们接着喝通宵行不?”公子完马上不客气地说:“我只陪领导白天喝酒,晚上我是不得奉陪哦!”

齐桓公说:“晚上和白天喝还不是一样。有啥不同啊?”公子完说:“喝酒要有度。喝酒无度,不知道控制的人,不是好领导。”齐桓公无奈,虽然感觉有点失面子,但心里更加佩服完的人品了。

几天后,为了体现领导对优秀干部的重视,齐桓公把城南的田赏给了公子完。公子完为了回敬,更是来了个大手笔,主动把自己的姓氏改为田。

如果有一天,陈国发生内乱,他如果是公子身份,都还有机会让齐桓公帮他回国夺位。改姓田,这个举动意味着他自动放弃陈国的公子身份,甘愿当齐国的臣子。

公子陈完改姓的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因为齐桓公优秀,公子完才甘愿当其下属。齐国的大族都对完的人品大赞,争着把女儿嫁给他,还陪丰厚的嫁妆。

公子陈完就是田氏的始祖,田氏人丁兴旺,在齐国的名望越来越大。

田氏始祖为人处世的风格,肯定是会影响他的家风、家训。所以,继田始祖后,几代子孙都在齐国当代国君那儿非常受宠,混得相当不错。自然掌握的实权就越来越大。

公元前539年,齐景公九年,就已经频频出现,田氏借公事施私恩,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拥戴。田氏收公粮时给老百姓按单斤收,发放救济粮时,他按公斤发。比如,每个人缴10斤公粮,他按单斤计量;每个人发10斤救济,他按公斤计量。用公家的财物,赚了私人的人情。

后来,田氏为了争取更多民心,甚至用大斗借米出去,用小斗收回。民心如流水般涌向田氏。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田氏又逐步掌握了齐国的主要实权,齐国国君早就成了傀儡。田氏取代齐就顺理成章,周安王召告天下田和为诸侯,自此姜姓齐国变为田氏齐国。

从齐桓公收留公子完,到田氏取代齐,经历了286年的时间。齐桓公确实无法料到啊!

1、田单: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

2、田因齐:田齐桓公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3、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

4、田骈: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5、田忌: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6、田横:田横是中国秦末起义首领,原为齐国贵族;

7、田何: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氏易学派创始人;

8、田丰: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9、田承嗣:字承嗣,平州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

10、田汝成:字叔禾,别号豫阳,生于弘治末钱塘一个书香之家。

历史上姓田的名人有哪些

公元前202年,田横奉旨去洛阳拜见刘邦。中途田横对部下说:“刘邦要见我,无非是想见我的模样。如现在砍下我的人头,快马送达,容颜应该不会有变化,你就带着我的头去见他吧。”说完便拔剑自刎了。

田横,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来,田横与项羽交战,收复齐国旧时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田横自为丞相,此后便开始独揽国政,事无巨细,凡事都由他来决断。历时三年,齐国渐渐趋于安定、强盛,田横在齐国享有很高的声望。

公元前203年,韩信攻破齐国都城临淄,齐军大败。齐王田广在战乱中,不幸被杀,于是田横自立为齐王。

在被韩信大军逼得走投无路之际,田横只好率领残军逃至梁地,投奔了建成侯彭越。因当时彭越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对田横又素无恶意,于是便收留了他们。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刘邦大败项羽,一统天下,彭越也被立为梁王。田横害怕被杀,于是便率领仅剩的五百将士逃到了一个海岛上,隐匿起来。

刘邦深知,田横兄弟在齐国经营多年,一直享有很高的声望。便想着将田横收到自己麾下,为已所用。一来有利于收复齐国民心,二来可以控制田横的一举一动,可谓一箭双雕。于是刘邦特赦田横无罪,并派使者前往海岛召他回京。

而田横认为刘邦奸诈,如果前去必将九死一生,于是便委婉地拒绝道:“当年我烹杀了使者郦食其,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在朝中为武将,深得皇帝的宠信,我若前往,他必不能容我,所以不敢从命。请允许我在这海岛上做一个平民百姓,苟活一生吧!”

郦食其是刘邦门下的一个说客,善于筹谋,曾为刘邦屡献良策。这次刘邦攻打齐国,他自动请缨,愿只身犯险前往齐国,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服田横归顺大汉。郦食其真的做到了,田横最终同意归顺大汉,并撤去了驻守齐国边关的士兵。

谁料,刘邦并未撤去韩信攻打齐国的军令。不日,韩信就率兵直逼齐国国都临淄。田横以为郦食其背信弃义,于是一气之下,将其烹杀。

对于田横的顾虑,刘邦觉得不无道理,于是立即召见郦商:“齐王田横不久就要来洛阳,谁也不许对他有加害之心,若有人敢动他车马随从一根汗毛,诛其首,灭其族。”郦商虽然心有不悦,但也只好从命。

安顿好郦商后,刘邦再次派使者前去海岛传旨:“田横若能前来,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如若不来,岛上的人一个不留,灭全族!”

被逼无奈,田横只好带着两个部下随使者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途。

一天,他们到达距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首阳山时,田横对使者说:“作为臣子,拜见大王应该要沐浴一新。”于是他们便在此地的驿馆住了下来。

田横借机将使者支开后,悲愤交加的对部下说:“昔日,我田横与汉王一样南面称王,如今我成了亡国奴,还让我俯首称臣,这可是莫大的耻辱。更何况我杀了郦商的哥哥,即使他奉诏不敢动我,我又怎能装作若无其事呢?”说完田横不禁老泪纵横,于是便发生了开篇的一幕。

田横自刎后,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首级快马加鞭送到了洛阳。刘邦看到田横的头颅后,不由地心头一惊,感慨地说道:“田氏以布衣打天下,兄弟三人接连称王,都是了不起的贤能之士啊!”说完,竟悲伤地流下了眼泪。

随后,刘邦封田横的两个部下为都尉,并派2000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后,他的两个部下在墓前却久久不愿离去。谁料,他们竟在田横墓旁自刎,追随田横而去了。

刘邦听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能之人。于是派使者前往海岛,意图将五百将士召入洛阳。谁料,那五百将士得知田横的死讯后,相继跳入海中,自杀身亡。

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田横五百士跳海赴死,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但他们殉葬的不是田横这个人,而是他们一起恪守的“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他们做到了!他们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沦为亡国奴,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什么叫舍身取义,视死如归!

此后,他们的事迹一直被当作佳话而广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1930年,在中华民族遭遇日寇侵略的危难之际,著名画家徐悲鸿完成了《田横五百士》大型历史题材油画。这幅画用“田横五百士”宁死不屈的精神,极大鼓舞了国民的士气,激励着全国人民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不懈努力。

海风呜咽,浪涛滚滚,他们的悲壮注定与海山一起,铭刻在民族记忆的最深处。

对于“田横五百士”跳海赴死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最新投票

关键词: 姓田的名人

为你推荐